陈章玲
数学学院2017级应用数学专业博士生
获奖情况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第五届“英特尔杯”全国并行挑战赛赛区优胜奖天津大学2018年博士论坛优秀论文奖天津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数学学院学生榜样
已发表论文
Zhang-Ling Chen, Ce Wang, Hua-Ming Wu, Kun Shang, Jun Wang, DMGAN: Discriminative Metric-based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Knowledge Based-Systems.
Ce Wang, Zhang-Ling Chen*, Kun Shang, Hua-Ming Wu,Label-Removed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Incorporating with K-Means [J]. Neurocomputing 361(2019): 126-136.
Zhang-Ling Chen, Jun Wang, Wen-Juan Li, Nan Li, Hua-Ming Wu, Da-Wei Wa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with nonlinear competitive units[J]. Signal Processing: Image Communication, 2018, 60: 193-198.4. Bo-Wen Wu, Zhang-Ling Chen, Jun Wang, Hua-Ming Wu. Exponential discriminative metric embedding in deep learning. Neurocomputing 290 (2018): 108-120.
No.1
与深度学习的初遇
这要从硕士入学说起,入学后导师告诉我们有两个研究方向可以选择,一个是导师比较擅长的组合数学,另一个是应用数学。在当时看来,组合数学方向可能是我最优的选择。不过在导师的要求下,我还是去参加了应用数学的讨论班。我清楚记得,第一次应用数学讨论班的主题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系统研究。通过对海量用户以往数据的分析为用户精准地推荐电影,这个主题深深的吸引了我。这一天,我见识了深度学习的魅力。最终我选择了应用数学方向,选择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研究。
No.2
科研路上的瓶颈期
相较于传统数学枯燥的繁琐推理,基于深度学习的研究显得那么的通俗易懂。选定方向的我,自信心爆棚,坚信自己在这个方向上定能大有作为。然而,打击和挫折接踵而至。虽然我熟读了很多发表在CVPR,NIPS等顶级会议的论文,但对计算机语言知识的匮乏成为我实现这些学习算法最大的障碍。我面临了空有想法却难以实现的窘境。那一段时间,我过得很灰暗,认为自己的功底不够,一度怀疑自己是否适合研究这个方向。最终在老师和师兄师姐的鼓励与帮助下,我走出了阴霾,渡过了这个瓶颈期。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篇SCI论文。
No.3
人生的重要抉择
转眼间硕士阶段已经临近尾声,鉴于对研究方向的喜爱和渴求,我提交了硕博连读的申请。幸运地,我通过考核。在博士阶段,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会议。凭借积极上进,努力刻苦的精神,提出了多个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的思想的深度学习算法。并在多个期刊上发表了科研成果。
No.4
总结
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意志可以激发一个人内在的潜力和才华。硕博阶段是人生阶段重要的时期,这期间挫折与收获并存。相信很多同学在科研道路上都有相似。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多跟老师和同学沟通,多思考,多尝试,相信在N多次失败过后迎来的总会是成功。
最后,我要感谢导师的指导及学校老师的大力培养,同时还要感谢学校提供的良好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