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迈入2017年新年之际,天津大学在学科布局调整上又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重新整合理学院,成立数学学院。
12月29日,天津大学在北洋园校区召开大会宣布重新整合理学院、成立数学学院。校党委书记李家俊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应用数学中心主任陈永川,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以及应用数学中心全体在职教职工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校长胡文平主持。
会上,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春有宣读了《关于成立天津大学数学学院的决定》以及有关干部任免文件。新成立的数学学院依托数学学科进行规划建设。理学院数学学科相关专业、机构、师生等整体划入数学学院,天津大学应用数学中心整建制划入数学学院。原理学院物理系和化学系重新整合组成理学院。
乐见天津大学理学学科开启了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新发展;乐见越来越多的杰出才俊向天大数学、理学聚集;李家俊在回顾理学学科发展历史的同时,充分肯定了理学院和应用数学中心近年的发展成绩和为学校作出的重要贡献,并表示天大人在追逐“有一个强大的理科”的圆梦之旅中又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一步。
李家俊指出,重新整合理学院与成立数学学院是学校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大举措,进一步表明了天津大学向“综合性”发展的决心。他对新成立的数学院及理学院提出五点要求:确保基础教学质量过硬;布局好数学学科和数学研究,争取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做出有影响力的成果;数学学科的发展要与学校其他学科的发展交叉融合,为学校学科整体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再提升;形成好的制度,营造好的氛围,使天大数学、理学成为杰出人才聚集的高地;理学院的发展要办出特色,继续提升学科影响力,做大做强。他希望,理学院和数学学院的全体教职工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按照一流的标准建设天大理科,成为天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支撑。
正如李家俊所言,这次学科布局调整饱含着天津大学立足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新希冀,是这座有着悠长历史的学府总结百廿年的办学经验的一次再出发。
事实上,如何办好理科一直是天津大学120余年发展历史上的一块“心病”。
1924年起担任北洋大学校长的刘仙洲最早提出创办理工大学的主张。1925年,他提出“工科为理科之实用,理科为工科之根基。”他的理想是将北洋大学“造成‘东方麻省理工大学’之始基”。抗战时期,校长李书田力倡北洋工学院尽快添设理学院,他认为独立的工学院往往使知识囿于一隅,有了理学院就可以延揽优秀的基础课教师,使科学理论与技术应用都可以提高。而李书田时期确立的北洋校歌“穷学理,振科工”亦体现了北洋人对于发展理科的迫切愿望。
然而,终因时势所限,北洋大学在1920年到1946年,经历了长达20余年的专办工科时期。直至抗战胜利,北洋津门复校时,校长张含英才得以落实理工结合的办学思想,建立了工学院和理学院,实现了北洋大学长期以来理工结合的凤愿。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院系调整,理学院被整体划出,天津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这让时任校长张国藩深感遗憾,他非常重视理科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工科发展的作用,提出重视理科的教学与科研。他曾在《学理与学工》一文中生动地比喻“理是艺术的神韵,工是艺术的技巧”;“学理是入梦境,学工是入现实。”在他之后,校长李曙森坚持理、工并重,积极提倡工科大学向综合化发展;直至校长史绍熙时期,天津大学才在工科各学系之外,先后建立了数学系、物理系、力学系、化学系和应用化学系等理科学系;吴詠诗校长时期,最终明确了天津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思路。
从1983年重设数学系、物理系和化学系,到1997年重组成天津大学理学院,“理学”再也没有缺席过天津大学的发展征程。
到2016年此次调整前,天津大学理学院已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本科专业,15个硕士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2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天津大学应用数学中心。2005年天津大学理学院经教育部批准建立了国家级“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天津大学需要向更高的目标攀登时,综合性布局的拓展完善、基础前沿科学的发展都需要提速。
面对“双一流”建设的奋斗目标,天津大学全面启动了新“三步走”发展战略。何谓“一流大学”?天津大学120余年的办学历史和经验已经给出了答案。天津大学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指出,天津大学要以“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下大力气推动基础学科建设,快速提高学科的总体水平,形成基础学科群体优势。
对于数学院的发展,在首任院长孙笑涛的期待中,这里将是一个基础实力雄厚、研究方向齐备、学术活动活跃的数学院,“一定是精品,配得上天大的声望。”
如今,数学院单独设立、理学院重新整合组建,“理学”发展提速,天津大学正驶入“综合性”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