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20日,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由天津大学数学学院、清华大学数学基础教学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工科数学教育与数学研究高端论坛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圆满落幕。来自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及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工科数学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与新路径。论坛由天津大学数学学院院长孙笑涛教授主持。

开幕仪式:教育强国 数学何为
论坛开幕式上,天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夏淑倩教授致辞中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在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之际,工科数学教育与研究高端论坛的举办,将促进全国工科院校在数学教育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对在新形势下发挥数学学科对强国战略的支撑作用,培养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将发挥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阳化冰致辞中高度评价了天津大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和工科教育领域取得的成就,并表示高等教育出版社将坚定支持工科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清华大学数学基础教学中心主任朱桂萍教授最后致辞,她介绍了该中心成立以来的工作进展和未来规划,特别强调了面向本科生基础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主题报告:深度解析 精彩纷呈
天津大学史国良教授以《AI时代工科数学教学要素变化与实践》为题,探讨了AI教育的局限性与挑战,分享了天津大学数学学院在数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和思考,认为教育模式不会被AI替代,但一定会被迭代后的教育模式替代。
上海交通大学蒋启芬教授分享了《谈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改革》的经验,针对学时数减少、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等痛点问题,提出了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并展望了在AI背景下的未来课程建设思路。
哈尔滨工业大学郭潇副教授以《用有意义的学习激发学习动力,培养数学思维》为题,阐述了如何通过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东南大学潮小李教授则探讨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工科数学分析课程教与学的实践与思考》,他强调应推动基于人工智能的工科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建设智慧学习空间,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同济大学张弢教授在《AI赋能、图谱为基的广角多层的高等数学学习体系》的报告中,详细介绍了AI赋能的智能学习系统在推动高等数学个性化学习方面的成效,并展示了该系统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天津大学原续波教授以《思维与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为题,强调了智能时代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与挑战,并分享了国外工程教育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经验和天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科人才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清华大学白峰杉教授以《未来人工智能及对工科数学可能的影响》为题,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教育影响的反思出发,深入探讨了智能时代下教育模式的转变与挑战。

讨论环节:思想碰撞 共谋发展
在讨论环节中,与会者围绕工科数学核心课程的优化、AI技术对工科数学课程的影响、工科数学教学颠覆的思考等多个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会专家分享了各自学校在工科数学教学和改革中的经验和做法,并提出了面临挑战和具体实践。

闭幕总结:展望未来 携手前行
闭幕式上,清华大学白峰杉教授总结了本次论坛的成果和收获,并对未来工科数学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他希望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我国工科数学教育事业,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服务国家长远发展。继清华大学数学基础教学中心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首届 “工科数学教育与教学研究高端论坛”之后,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支撑工科人才培养的数学基础课变革的共同探索和具体实践,从教育理念、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期待逐步形成示范和引领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