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暑假,我从理学院办手续到加拿大开始访学。当年年底突然传来了数学学院成立的消息。对于一个基层教师,这是平台的巨大提升,我内心惊喜不已,高兴得一晚上都没睡着觉。2017年8月回国发现,我们有了全新的网站,办公室也都是年轻的新面孔。他们效率之高让我惊讶,记得我的回国手续微信沟通一下就办完了。后来经历了数学学院的一系列改革。2018年的人事改革中,我在科研为主岗位和教学科研并重岗位的选择上纠结了好久。相比于并重岗位,科研为主岗位虽然课时要求少一些,时间自由度相对高,但是科研中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自己又没什么论文积累,面临的压力会比并重岗位大很多。当时我正在从事抛物型方程和几何流的奇性刻画方面的研究,一方面觉得自己还年轻,想挑战一下,另一方面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逼自己一把,于是就选择了科研为主岗位。
我的研究领域属于基础数学,跟合作者写论文都是按照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的,排名一般靠后。以前,我会尽量去争取做论文的通讯作者。现在学院不再区分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我对作者排名的顾虑减少了很多,心态也比以前沉稳。同时,我在调和映射热流的奇点刻画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方面得到了一些结果,回答了美国科朗数学研究所林芳华老师在1998年提出的一个开问题,论文陆续被《Mathematische Annalen》《Americ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等知名期刊接收。在这类杂志上发表论文以前我是不敢想象的。除了研究兴趣,我觉得考核压力和国内的竞争压力也是促使我往前走的动力。
我一直记得孙笑涛老师说过的话,在科研上有些你认为不起眼的东西也可以试着去写一写,不断地写不断地练,就会有进步。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地积累,在我看来这就是做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科研之路还很漫长,我会一直秉持这一理念努力前行。
作者:郑有泉
数学学院副教授